中新网上海新闻3月24日电(郑莹莹)2022年清明前夕,由于当前疫情防控需求,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首次举行了无人员聚集的集体生态葬礼。在上海福寿园工作人员的陪伴中,4位爱(谐音“癌”)友温暖告别。
每年4月16日是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已故会员的追思日,从2005年开始,每年的清明时节,俱乐部成员们都会来到上海福寿园举行集体追思活动,为不幸离世的爱友们举行花坛葬礼,表达怀念之情。
因为疫情防控需求,俱乐部成员们无法参加今年的集体送别仪式。3月24日上午10点,在鲜花盛开的希爱林内,以“环抱的爱”为创意的音乐葬礼正式开始,随着现场弹奏者的指尖轻抚,悠扬的琴声倾泻而出。伴随琴音,全体工作人员肃立默哀。随后,进行了上香礼、敬茶礼、献花礼……音乐礼祭上,礼仪人员人一字一句表露出对逝者的无限追思,也传递着众多无法到场的俱乐部会员们对所有爱友的衷心祝福。
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发端于民间,癌症康复者们携手互助,以乐观、勇敢、积极的生活态度与癌症病魔顽强斗争,展现了生命的不屈与力量,活成了生命的强者。
2006年,上海福寿园辟地造林,为癌症俱乐部逝去的病友们专门打造了一片总面积近2000平方米“希爱林生命教育园”, 成为当时首创。花坛葬区呈同心圆状排列,平均每人占地面积仅0.08平方米,逝者骨灰葬入花丛和天地融为一体,既符合“入土为安”的传统,同时以集约化和生态化理念把“入土”缩量。
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负责人表示:“在全民抗疫的关键时刻,减少流动不聚集是每个人的责任,我们也会在清明时推出纪念视频,回顾十余年离开我们的会员故事,在云端为他们缅怀。”
上海福寿园相关负责人表示,受疫情影响,今年清明期间很多市民现场祭扫可能困难重重,为此福寿园提倡大家居家纪念,“福寿云·云祭扫”的功能全面升级,上传人生故事资料库、为逝者建造线上纪念馆并祈祷祝福、祭扫用品线上订购、老照片修复服务、人生微电影策划制作……方便地实现触手可及的相思寄托。同时,近期福寿园还将针对不同群体举行缅怀追思的公祭活动,帮助亲属们表达哀思、表达孝道、表达亲情,践行安全清明、绿色清明、温馨清明的愿望。(完)